成都鋼材市場已經有約25%的商家退出老本行
在巨大的壓力之下,今年以來成都市場已經有約25%的鋼貿商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退出這個行業。而仍在堅守的鋼貿商們也開始轉變銷售模式,過去十分流行的囤貨現象如今已經難覓蹤跡,社會庫存也節節下降。而對于未來,無論是鋼貿商還是分析人士都表示“難言樂觀”。
事實上,去年底到現在,從成都鋼材市場上逃離的鋼貿商為數不少。四川省鋼材流通協會會長李健告訴記者,從去年底到今年初,成都市場上已經有約15%左右的鋼貿商陸續離開了這片競爭慘烈的紅海。“退出的鋼貿商以中小型鋼貿商為主,從業人員流失的現象也比較多。”
今年成都市場鋼貿商的退出主要分為兩類,一類是停做鋼貿轉行,另一類則是壓縮30%到40%的經營規模,“不過今年退出的這部分鋼貿商基本上沒有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退出的,大部分都是主動調整。”從全國范圍來看,鋼貿商退出也不是新鮮事。作為鋼鐵行業分析師,李智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跟蹤鋼貿商了解市場,他也告訴記者,在回訪中表示不做鋼貿生意的客戶越來越多了。
在鋼貿商們看來,產能過剩和市場需求的縮減是導致現在蕭條景象的主要原因。經銷商鄧老板就告訴記者:“雖然今年成都周邊還能看到大量正在修建的房屋,但整體的需求卻下降了很多,隨之而來的就是價格的下降。今年上半年鋼材價格一直在降,直到近期才略有回升,但總的來說還是降了有10%-20%的樣子。”
而仍在堅守的鋼貿商們,也在不斷改變銷售模式以迎合市場的變化。囤貨曾經一度是鋼貿商們的“規定動作”,而鋼材囤貨因素也曾經是影響鋼價的重要原因,但現在幾乎沒有鋼貿商再囤貨了。“現在都是有多少訂單進多少貨,誰也不敢囤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