鋼企經營和生產變得艱難身處寒冬難以脫身
在鋼價低迷、盈利艱難和債務高企的情況下,鋼企卻紛紛給出了“靚麗”的中報。“噸鋼利潤不夠買一根冰棍”,這是上半年鋼市廣泛流傳的一句話。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,上半年用鋼需求增長疲軟,鋼價則隨之下跌。
自今年2月以后,鋼價從年內高位滑落,此后連續長達5個月的陰跌,讓利潤空間被一再壓縮,鋼企的經營和生產變得異常困難,貿易商更是“叫苦不迭”。在鋼價低迷、盈利艱難和債務高企的情況下,鋼鐵業身處寒冬難以脫身。此時,鋼企卻紛紛給出了“靚麗”的中報。
從單個公司來看,寶鋼上半年凈利超過37億元,在眾鋼廠中一枝獨秀;另一大國有鋼廠武鋼則實現凈利潤4.61億元,同比去年的1.35億元,盈利大增241.32%,成為上半年業績增長最快的鋼廠。
多家去年巨虧的鋼企在上半年實現了扭虧和減虧。其中,*ST鞍鋼和*ST韶鋼雙雙扭虧為盈;上年同期虧損20億的“虧損王”馬鋼股份,上半年虧損3.3億,同比大幅減虧15.6億元;首鋼股份、華菱鋼鐵和安陽鋼鐵,上半年虧損額也大幅下降,分別同比減虧23%、70.6%、57.8%。
因連續兩年巨虧從而“披星戴帽”的*ST鞍鋼,在上半年實現盈利7.02億元,與去年同期19億元的虧損額相比,同比增長125%,實現業績“大逆轉”,讓公司在年內“摘帽”成為大概率事件;同樣兩年巨虧后披星戴帽的*ST韶鋼,上半年實現利潤0.11億元,業績增長101.4%,成功扭虧。
在33家鋼企的中報中,兩家“戴帽”的鋼企*ST鞍鋼和*ST韶鋼雙雙扭虧的“華麗”轉身尤為顯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