鋼鐵行業遭受眾多“不公平”待遇
近年來,我國鋼鐵產品已經成為歐美等國貿易保護大棒揮舞打壓的“重災區”。2012年,我國累計出口鋼材5573.21萬噸,與2011年相比增長14.02%。但主要品種都卷入了“雙反”漩渦。針對我國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案件有9起,呈爆發式增長態勢。
以鋼鐵行業為例,據了解,歐盟為僅次于中國的全球第二大鋼鐵生產市場,鋼鐵業占歐盟G D P比重的1.5%左右,27個成員國中有23個國家的鋼鐵工業占據重要產業地位。
2012年,鋼鐵需求下跌,產能過剩日益凸顯。歐盟鋼鐵年產能約為2.1億噸,而實際需求僅為1.5億噸至1.6億噸,產能過剩達25%。歐盟鋼鐵巨頭業績下滑明顯。
2013年鋼鐵貿易摩擦減少的可能性不大。2013年年初至今,新發起的涉華鋼鐵產品貿易救濟調查已達7起。發起方包括加拿大、歐盟、澳大利亞等,涉及我國鍍鋅鋼絲、熱軋鋼板、熱軋中厚板、無縫鋼管等多項產品,其中絕大多數為“雙反”調查。
一位鋼廠負責人表示,受高額稅率影響,很多企業都已放棄歐洲市場,一些仍在出口歐洲的企業也基本處于虧損邊緣。行業利潤大幅下降,企業苦不堪言。鋼鐵行業僅是眾多遭受“不公平”待遇的中國企業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一方面中國出口企業頻頻遭遇國外貿易調查,另一方面即使企業主動應訴也會遭遇來自國外更多不確定的“阻礙”。